近日,廣州召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會上,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鄭則文介紹,2022年廣州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其中PM2.5全年天天達標,平均濃度22微克/立方米,再創新低,繼續在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
此外,廣州在20個國考、省考地表水斷面全面達標,17個斷面水質優良,占比85%,劣Ⅴ類水體斷面持續清零,水環境質量同比明顯改善。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醫療廢物和醫療垃圾無害化處置率均保持100%。城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相關要求。
全市投放氫燃料車近300輛
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廣州全面落實《廣州市2022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按照“控車、降塵、少油氣”的工作思路,深入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新增純電巡游出租車1823輛;投放氫燃料車近300輛;注銷國Ⅲ高排放營運柴油貨車1901輛;1000多個涉油工地強化油品管理措施。對132家重點廢氣排放企業進行分級管理,對17家企業50多萬個有機廢氣密封點進行泄漏檢測與修復。監督檢查施工工地揚塵1萬多個次。
在推進碧水保衛戰方面,廣州扎實推進《廣州市2022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的系統治水思路,鞏固提升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成果。加大500條重點區域一級支流水環境整治力度,基本消除劣V類一級支流。組織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污染整治“回頭看”,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加強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以近岸海域無機氮削減為重心,促進陸域總氮減排。協同開展海上污染源與港口船舶污染控制,推動建立海漂垃圾聯合監管長效機制。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廣州貫徹實施《廣州市2022年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的思路,加強土壤污染源頭控制,確定重點監管單位43家,完成企業污染隱患排查和地下水自行監測等工作。健全規劃和用地審批聯動機制,完成140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評審。加強耕地污染修復,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到位率100%。完成小虎島化工園區32家企業地下水基礎信息調查;高質量完成地下水考核點位水質達標或水質保持方案的編制。為推進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廣州支持資源熱力電廠摻燒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全市處理能力超過9000噸/天。依法做好57宗共14.6萬噸固體廢物跨省轉移審批,應急啟動醫療廢物處置設施8處,確保涉疫廢物應收盡收,安全處置醫療垃圾2.14萬噸、醫療廢物4.76萬噸,其中包括新冠醫療廢物4157噸。有序推進“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并開展宣傳活動,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知曉率、支持率和參與度。
繼續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
“雖然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在不斷改善。但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階段?!编崉t文表示,廣州市將繼續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著力遏制臭氧污染上升趨勢,力爭空氣環境質量全面達標。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鞏固提升水環境全面達標成果。加強土壤污染防控,確保建設用地和農用耕地安全利用。在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城區創建、“無廢城市”建設、綠美廣州建設等方面主動作為,為廣州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鄭則文表示,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中心工作。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將錨定這一中心工作,“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鉚足干勁,乘勢而上,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
未來,廣州將繼續加強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重點抓好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加強面源污染精細化管控,精準開展污染天氣應對。同時鞏固提升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成果。繼續實施水污染防治攻堅行動,進一步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三是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
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風險,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此外,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強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再利用全鏈條、全過程監督管理,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通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廣州還將加強環評審批服務。繼續優化審批流程,提速、提效,積極主動做好新項目環評審批服務,為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科技項目、重要民生工程、主導產業項目做好環評服務,為各類投資主體排憂解難。在優化監管方式方面,廣州將全面落實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制度,運用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政策,加大正向支持力度,幫扶失信的中小微企業及時修復環境信用,推動實體企業清潔生產、綠色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將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行《廣州市生態環境違法當事人公開道歉承諾守法從輕處罰暫行規定》等包容審慎政策,引導企業減排降污、整改違法、履行法定義務,合法經營,合規發展。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