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今年1月,體育總局、中央編辦、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下發《關于在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被各界視為推動“體教融合”走向縱深發展的重要契機。
體育發展質量是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標志,是“健康中國”人格化的全面顯現,體育教育也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抓手。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高質量的“五育并舉”育人體系,一直以來,南山區委、區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順勢而為、主動作為,堅持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構建面向全區青少年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打造棒壘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重點特色項目,大力發展大沙河賽艇運動聯盟學校,深化與法蘭克福足球俱樂部合作等品牌項目,讓“體育強區”成為南山的又一昵稱。
南山教育積極創新實踐,充分發揮體育在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國人精神素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軟實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以“體教融合”創新健康智慧服務場景,把體育與健康教育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作為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全省唯一“四連冠”區縣、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近日,為進一步推動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培養輸送高素養的后備體育人才,南山在全市率先響應《意見》,設置10個在編崗位,計劃從全國引進一批優秀的專業運動教練員到學校從事體育教育工作,助力南山學校體育發展,同時招募十余個高水平專業運動團隊,建立大批兼職教練員隊伍,服務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建設,服務學生健康成長發展。
1
改革開放發端之處,一池春水激起層層浪花
郁郁蔥蔥的校園里,運動健兒們正抓緊時間訓練,朝氣蓬勃、活力四射……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南山區委書記曾湃曾多次走進育才中學等南山校園,到學校體育館、游泳池、操場,看望慰問學生運動員,勉勵他們努力訓練,為南山增光添彩。
曾湃多次強調,“南山區委、區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發展,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事業。教育是南山的一張亮麗名片和‘金字招牌’,教育辦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p>
的確,南山教育體教融合發展最終指向了學生的幸福感——在改革開放的開山炮響之處,一池春水曾激起深圳灣畔的層層漣漪。1986年,陸氏實業(蛇口)有限公司董事長陸擎天捐資百萬港幣,為育才建成全市首個中小學泳池。而今,改擴建一新的育才中學游泳館已經升級為一座涵蓋游泳館、羽毛球館、排球館、籃球場、舞蹈室等功能的大型體育場館,它不僅成為“蛇口記憶”的一部分,更成為南山體育教育與改革開放同頻共振的“時光背書”。經年發展,育才中學游泳隊、排球隊足以“校傲江湖”,隊員多次打破全國紀錄,周政翰、張嘉倪等學子也通過高水平運動員通道考取清華大學。
南山建區初期,區教育局與區文體局就積極探索體教結合的發展之路,南頭小學、南頭城小學乒乓球隊,大沖學校羽毛球隊,華僑城中學棒球隊等一批起步較早的高水平特色隊伍,為全區體教融合發展提供了范本。
在頂層設計上,南山教育局還先后出臺《關于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與藝術工作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通知》《關于加強體教結合推進青少年業余訓練工作的管理辦法》等文件,發布“南山教育特色發展指導意見”,制定《南山區體育特色發展實施方案》……2017年,廣東省學校體衛藝工作現場會選址南山,并達成“南山共識”:堅持健康第一,讓每一個孩子都幸福。2020年,南山區教科院正式發布深圳首份體育閱讀倡議書《奔跑吧,人生!》,推動體育教育全系升級。
2
打造健將成長搖籃,引入專業人才發展體育
建設高水平運動隊需要高水準的專業教練員,此次南山教育的全國“求賢令”再次彰顯“大手筆”:一次性引進游泳、棒壘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徑等項目教練員10人,并要求應聘人員須具有該項目運動健將及以上稱號,擁有專業運動隊經歷,部分項目要求取得全國冠軍及以上成績。另外,南山還大力邀請田徑(體能)、游泳、棒壘球、攀巖、賽艇、棋類、體育舞蹈、冰雪、飛盤、跳繩等項目的社會體育團隊或組織,為學校體育活動提供指導。
南山區教科院體育教研員鄭含斌表示,專業體育教練走進校園并固定崗位,將有效解決校園開展專業體育訓練的難題,昔日效力省隊、國家隊的高水平運動員有了用武之地,進一步打破校園體育輸送高層次運動人才的技術壁壘,有助于推動“校辦高水平運動隊”邁出重要一步。
事實上,南山區教育局不斷推動全國冠軍、世界冠軍走進校園從教,已取得顯著成效。1993年,熊燕娟教練組建大沖小學羽毛球隊,三十年間,為國家輸送了以鮑春來為代表的世界冠軍,以劉健、熊芮為代表的全國冠軍,以及鄭雨、任程鳴、潘浩宇三位現役國手等一大批體育人才。退役后,兩位羽毛球健將劉健、熊芮又回到了大沖,她們說,要在這里為中國羽壇培養更多新星。近年來,大沖學校還引入南山區青少年羽毛球俱樂部參與訓練管理,教練團隊進一步發展壯大。
2006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的王璐成為蛇口學校的一名體育教師。身為國家健將級運動員、全國田徑錦標賽200米亞軍的他,與體育科組同事一起指導學生們取得廣東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一等獎、衛冕南山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初中組團體15連冠,打造出了一支田徑場上的“王者之隊”。
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比賽毽球項目中,育才學校體育教師林秀婷與隊友代表廣東隊,摘得女子三人賽(青年組)團體金牌。畢業后,她帶著夢想成為教師:通過體育“走班分項課”普及毽球項目,借助陽光體育大課間推動學練結合;開設毽球社團、成立校毽球隊,培養高水平運動選手……她游刃有余地在運動員與教師、教練的不同角色中轉換,也把體育背后的精神和人格、品質帶給了學生。
目前,南山區103所中小學有889名體育教師,其中,19所學校12個體育項目擁有28名國家運動健將及以上稱號的高水平教練員擔任體育教師:育才中學排球健將王興龍、麒麟中學籃球健將姜雪姣、麒麟小學足球健將王雪芳、科創學校武術健將薛棟、海岸小學曲棍球健將王荔、育才四小籃球健將孫亞靜、深大附小武術健將趙菲、文理學校健美操國際級健將余鑫鈺……他們如一顆顆火種,撬動了整座校園的體育發展,讓南山娃跑的更快、跳的更高、體質更強,體教融合事業發展更團結。來源: 深圳特區報